灼见名家 | 谢祖墀:中国对于全球企业的重要性
文 | 谢祖墀
2021-12-29
本文是高风咨询CEO谢祖墀博士撰写的文章,此文于2021年12月29日发表在香港《灼见名家》网站。中国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地缘政治、全球问题和科技带来的新挑战正在使整体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企业正在调整其战略,而他们的全球战略将会更多是以中国为核心。
中国快速发展的环境,例如地缘政治、政策、监管、社会、文化、经济、基础设施等的变化,对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产生着巨大影响。中国的复杂性在于其在规模、速度、强度、颠覆性的需求变化模式,以及深厚和多样性的文化底蕴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而这种复杂性,往往会让不熟悉中国的企业不知所措。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据彭博社报道,未来5年,中国将贡献世界GDP增长总量的1/5以上。2020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了4%,而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49%。亦是在2020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外国投资的首选。
同时,最新来自在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数据亦表明了类似的趋势。2021年9月,上海美国商会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在2020年,338家被调查企业中有77.1%的企业在华实现盈利,59.5%的企业增加了在华投资。这与中国其他外国商会的调查结果大致一致。
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业绩有喜亦有忧。一些公司在中国业绩表现突出,例如2021年上半年,据德国《经理》杂志报道,大众汽车在华销量占全球销量的49%以上,宝马则超过34%。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也高于其在美国的销量。
而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其全球收入的20% 左右,2020年苹果的供应商中,中国供应商数量在其全球供应商中的占比增加到了57%。星巴克和百胜在中国的表现亦不凡。耐克和阿迪达斯,尽管面对竞争力愈来愈强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的中国本土运动服装公司,他们仍将中国市场作为其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在家电领域,没有一家外资企业能够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美的、海尔和格力等本土企业等将继续主导市场,小米亦成为智能家电的主要参与者。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因业绩不佳而关闭其中国旗舰店。标致、菲亚特和雷诺等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却没有取得成功。
出于不同的原因,在过去10年之间,一连串的外国零售品牌或选择离开,或选择将其大部分股份出售给中国的企业家或公司(如家得宝、乐购、马莎百货、家乐福等)。然而,也有一些如山姆会员店和开市客等零售公司在中国继续运营。
在科技领域,谷歌于2010年关闭了其在中国的搜索业务,但其广告业务仍在继续,他们并且在中国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谷歌大脑(GoogleBrain)。微软和亚马逊云服务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得不错。
中国市场竞争力提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根据当时不同的地缘政治条件,中国正稳步逐步地开放不同领域,允许外国企业与资本的参与。
例如,中国已经开始开放以前相对受限的金融服务业。BlackRock成为首个获批开展独资公募基金业务资产管理公司,PayPal成为中国第一个100%外资持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摩根大通和高盛已于2021年11月获得监管批准,可以完全控制其在中国的投资银行,并正在迅速发展其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
同时,中国放松了外资汽车建厂限制,取消了外国汽车制造商必须和本地企业建立50:50的合资公司的要求。而特斯拉则迅速利用这一机会,得到了上海政府在土地方面的支持以及来自中国的银行15亿的贷款支持。而宝马将在2022年接管其大部分合资企业,并将持股比例增至75%。大众汽车也同样将其与江淮汽车的合资企业的股份增至75%。
随着中国允许外国公司获得更多市场准入,其自身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本土企业的创新,共同推动各个行业在中国的市场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市场。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特斯拉作为外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五菱、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本土企业在这一领域也极为活跃。而来自相关产业链的其它参与者,如华为、小米、OPPO等也加入了竞争。在电池领域,本土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目前处于领先地位,但韩国LG新能源和一些中国企业都在互相争夺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自身能力增强
而对于大部分的跨国公司和为他们服务的某些说客、智库等而言,他们无法充分理解快速变化的中国环境。中国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亦体现在了快速变化且往往以跨越式方式出现的客户需求模式、加上科技和创新的盛行、由本土竞争者的崛起,和不断创新且巧妙的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的监管、政策和地缘政治条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文明,以及历史背景上的差异。
如今,外资跨国公司在高端微芯片及零部件、高端汽车、精密机械、专利药品和奢侈品牌等特定行业仍然享有相对优势。然而,本土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些领域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同时,这些本土企业在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移动出行服务、在线支付、快消品、家电、「新零售」、智慧物流等方面已经拥有雄厚的实力。
通过「适时、连续型跳跃」的方式(我称之为「战略的第三条路」),许多本土企业,尤其是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企业,通过利用无线互联网等技术,从一个行业跳跃到另一个行业,而现在他们也愈来愈多地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5G、区块链和云计算,在新机会出现时,帮助他们完成跳跃。尽管他们可能不完全具备所有在新的领域探索的能力,但他们会尝试在跳跃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其中一些这样子做的公司已经成为该行业的巨头。
中国创新能力获关注
今天,跨国公司逐渐发现并意识到中国极富创新能力,并且有足够的实力在世界的舞台上竞争。领先的跨国公司正在向中国学习,并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创新,有些甚至将在中国创新的成果带到世界其他地区。
例如,随着如今的汽车行业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要求愈来愈高,且变得愈发智能化和互联互通,汽车制造商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而中国在近几年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汽车制造商们在中国测试和试验他们最新的产品和服务时,提供了领先且独特的环境和便利。
为了保持竞争力,现有的诸多大型外国汽车制造商通常采用中国特有的产品和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曾提及:在试驾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后,他对汽车的质量印象深刻。而相较于10年前中国制造的汽车仍被视为低质量的山寨车,这种进步是无法想像的。
在消费领域,本土企业也在快速地通过社交电商领域进行创新,挑战曾经的快消品巨头宝洁、联合利华和欧莱雅。关键意见领袖(KOL)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他们通过包括抖音、哔哩哔哩和快手在内的流行应用程序与消费者进行社交互动,促进消费。
外资学习在中国经验发展业务
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发现,他们在中国的创新模式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具有潜力。许多在西方的零售商现正积极研究淘宝和京东推出的,以电子商务驱动的全渠道购物模式。
根据德国杂志《经理》的报道,领先的德国工业企业早已认为中国在数字化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移动支付已在中国非常盛行。2018年,微信支付每天处理12亿笔交易,而Apple Pay仅每月处理10亿笔交易。2019年中国移动应用总支出为54万亿美元,约为美国总支出的551倍。
曾经有美国一家大型工业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告诉我, 刚开始时他以为他来中国是来教导中国人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来中国学习的。另外一位美国大型企业的客户亦提及,他们的董事会指示在中国的团队探索如何利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来帮助世界其他地区的业务发展。
如此对中国的认知,为美国大型工业集团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霍尼韦尔在中国的收入从2004 年的3.6 亿美元增长到2020 年的超过60 亿美元,占公司全球收入的1/6。霍尼韦尔的中国战略强调了在利用其全球能力的同时,实现本土化的重要性。
霍尼韦尔将为其业务组合中适合的业务,在中国以适合中国的方式进行创新,实现真正的本土化,而不是简单地沿用西方的方法或做事的方式。此外,该公司设想了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战略,让其在中国的创新亦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得到应用。
霍尼韦尔中国战略的制定者、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沉达理(Shane Tedjarati)作为中国业务负责人的时候,他直接向首席执行官高德威( Dave Cote ) 汇报,这种形式简化了内部汇报流程,对中国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对于许多外国跨国公司来说,中国不仅仅是其供应链的主要市场或枢纽。它正日益成为知识和创新灵感的源泉。一些公司,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已将中国称为「第二故乡」,强调其重要性。对许多公司来说,它们在中国的业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业务,尤其是其他新兴市场的业务都有影响。领先的外国跨国公司现在意识到,他们需要将最优秀、最聪明的员工派往中国,让他们接触最新的想法,向当地创新者尤其是数字生态系统学习,开阔视野,并将新获得的知识带回家。
长期以来,某些观察者、说客和某些媒体声称,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没有得到公平待遇,因此无法在中国取得成功。他们经常提出的问题包括中国盗取知识产权、缺乏市场准入、市场不公平和缺乏透明度等。尽管这些指控是否全部或局部正确尚有争议,也许其中一部分在某一时刻有可能发生过,但从整体来说,今天这些指控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外资融入差异原因
霍尼韦尔的案例已经说明了将自己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并开发本地化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公司也需要尽量利用其在全球的能力并始终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许多外资公司都尝试过这样做,但结果却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中国不只是一个「中国」而已。中国有三个商业活动圈:第一个是外国公司和组织(如外国商会)的圈子;第二个是中国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圈子;第三个则是私营企业的圈子,尤其是与当地正在快速发展并且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家们合作。
跨国公司想要充分了解中国的背景,就需要将自己完全、同时融入在这三个商业圈之中。然而,外国跨国公司的高管往往只会参与外国的圈子,他们与其他商业圈中的参与者的联系往往相当有限,而且往往是比较浮于表面的。
这样一来,这些企业便无法深入了解中国的情况,也无法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新的拐点事件出现之前预测它们的发生。这个评价不仅适用于外籍高管,而且同样适用于不少在外资跨国企业工作的华裔经理们。
因此,拥有一支能够全面渗透中国三大商业圈里的,并且有能力的本土团队非常重要,团队需要愿意并且经常谦虚地学习并接受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并且可以用中文流利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打个招呼」而已)。同时,他们亦需要具备能够让中国和全球高管都能理解和欣赏的沟通方式,去观察、理解以及综合地看待和讲述中国。
在中国长期经营的外资跨国公司现在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增长和韧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内在动力和中国独特且有效的治理方式推动的,还通过国际贸易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拓宽联系,以及拥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愈来愈多的全球领先的企业们正在经历和理解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因不断处于创新前沿,而产生思想和知识的泉源。同时,中国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地缘政治、全球问题和科技带来的新挑战正在使整体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企业正在调整其战略,而他们的全球战略将会更多是以中国为核心。
作者简介
谢祖墀 (Dr. Edward Tse) 是高风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理事,同时他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长江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ICB暨SEA顾问委员会委员。他的战略咨询工作生涯于1988年开始于McKinsey公司的美国旧金山办事处,之后他于1990年初回到大中华区。谢博士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早的从业者之一,在过去20年中,他曾带领两大国际管理咨询公司(BCG和Booz)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他为包括国内外的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涉及在华商业的各个层面,以及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他曾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提供过战略、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建议。他已撰写数百篇文章以及五本书籍,其中包括屡获殊荣的《中国战略》(The China Strategy,2010年)和《创业家精神》(China's Disruptors,2015年)。近期与黄昱合撰的《竞争新边界》亦已出版。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博士、MBA。
高风管理咨询公司
高风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专业的战略和管理咨询公司,植根于中国,同时拥有全球视野、能力、以及广泛的资源网络
微信公众号:Gaofengadv
上海
电话:+86 021-63339611
传真:+86 021-63267808
香港
电话:+852 39598856
传真:+852 25883499
北京
电话:+86 010-84418422
传真:+86 010-84418423
邮箱:info@gaofengadv.com
官网:www.gaofengadv.com
微博:高风咨询公司
Previous:灼见名家 | 谢祖墀:中国创新新时代引领新的转变
Next:亚布力观点 | 谢祖墀:2022年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