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灼见名家 | 变局思维:新形势下的企业战略剖析

release time:2022-09-23

文 | 谢祖墀

2022-9-3


本文是高风咨询CEO谢祖墀博士撰写的文章,此文于2022年9月3日发表在香港《灼见名家》网站。原文是谢博士在内地刚出版新书的前言,写于2021年12月。


毫无疑问,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一直从事战略顾问工作,客户包括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和其他多边机构。1988年,我在美国旧金山加入了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20世纪90年代初,我回到大中华地区,在之后20年间先后负责过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博思艾伦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后改名为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在大中华区的业务,2014年我创立了高风咨询公司,一直到今天。


战略咨询的考量与经验


波士顿咨询公司是中国官方批准的第一家正式在华经营的国际战略咨询公司,它的开设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积极加速改革开放,大量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作为第一家在华经营的外资战略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为不少跨国企业提供了战略咨询服务。入驻中国不久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客户不断增多,包括中国内地企业(国有与民营)、投资机构、合营机构和政府机构,以及诸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还有一部分中国香港地区企业和机构的客户。


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有机会长时间接触不同企业──包括内、外资──与他们的领导者、高管以及普通员工进行近距离接触。我亦与不少政府官员、研究员、学者和投资人等不同群体进行深入的沟通。尽管我主要的居住和活动范围是在大中华地区,但作为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和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的顾问,也长期频密地与国际商业精英阶层进行无缝交流和沟通。这些经历给予我近距离观察中国发展的机会,亦促使我将中国的发展从全球视野来进行分析和诠释──在考虑客户们的全球战略时,我必须将他们在中国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机会一并考量。


我出生于中国香港,我亦不会忘记观察和思考香港的问题、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以至于香港、内地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关系。特别在香港回归之后,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的发展,亦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过去30年间,我经常穿梭于香港与内地之间,对两者发展的比较感受更加深刻。


战略咨询工作,其实就是为客户解决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最为关键的问题。对这些关键问题影响最大的则是经营环境和外部格局──这些要素在今天和未来可能的变化对客户影响深远。从最基本的工作而言,就是对目前和未来的局势做出清楚的分析和判断,我本人思考研判的课题包括香港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内地以及中美关系与全球局势等。此外,商业、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等多方面亦在我考虑范围内。


由于我的客户来自于不同行业,所以我也要关注不同行业的动态和发展。我的工作给予我接触许多不同的事物的机会,在协助客户进行相关战略分析时,我亦会及时修正与更新对不同事情的看法。从本质上来看,战略咨询的工作就是去获取、分析、过滤和沟通知识,做到以上的每一点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一过程是自发地通过积累、叠代和沟通获得的。这也是一种修炼──通过这种修炼,咨询顾问能够建立足够的信心为客户解决关键问题──此举有可能改变一家企业的命运。



逾10万字的时局观察心得


我非常感谢中国香港灼见名家传媒社长及行政总裁文灼非先生的邀请。从2020年4月开始,我应邀为其撰稿,文章内容主要是记录我在咨询工作上的一些观察和分析。因为时局发展迅速,若是我不将当时的思考写下来,很容易就遗忘了。为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参考,我将这些观察和分析整理成书,总字数超10万。


本书一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世界剧变与中国机遇:该部分阐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进入深度调整,而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代,需要在新挑战下把握新机遇;


第二,变局之下中国的新机会:该部分阐述全球变局中,中国诸多产业发生的重要趋势和行业面临的快速发展的新机会;


第三,国际公司需要读懂的中国格局:该部分阐述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演变,外资跨国企业和国外品牌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理解中国的创新和变化对企业的意义,调整企业和投资战略;


第四,中国公司把握机会融入全球:该部分阐述诸多中国公司正逐渐从本土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公司,在全球化的新格局下,中国公司应拥有怎样的新思考和新战略;


第五,未来挑战及预备要点:该部分阐述在不确定的时代,面对诸如国际关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影响因素时,企业、投资人、政府该如何调整自身战略,应对挑战,决胜未来。


世界剧变力量 决定企业命运


中国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转型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这一阶段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对非国有企业(包括外资)的市场准入逐步渐进地开放;第二,中国通过参与全球化进程,在经济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一阶段已经超过30年,第一个特点今天仍然存在,第二个特点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出现变化,全球化形势开始大幅调整。但无论如何,中国在全球的角色已然举足轻重,全球其他国家地区都无法忽视中国的重要性。


过去数年间,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脱钩、清洁网络、以及中国一系列科技公司受到美国政府的制裁──TikTok(抖音海外版)、微信和小米等先后在美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加上全球气候问题、数据安全和管理、人工智能(AI)管理等议题不断被提及,状况可谓是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决策者和投资人的战略思考愈来愈重要,改变企业命运的往往是来自于剧变中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量会导致企业大起大落,效果远超企业家在运营层面上的微调。


当下环境变得愈来愈复杂。变化愈多,复杂性愈高。企业过去得以成功发展的简单打法,已经不合时宜,或者说那些打法已经应付不了目前的挑战。目前来看,中国的崛起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无论外资跨国企业抑或中国本土企业,企业家必须把这一新的思考维度充分纳入战略思考中。事实上,国际关系已经渗入各个企业的经营之中,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投资人还需要将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纳入战略考虑之中。


西方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亦需更多地了解西方。我一直谈到,中国的崛起不只是在经济、贸易领域,在创新方面也有着蓬勃的发展。虽然在一些高端技术方面,中国仍然有不少短板,但在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许多方面,中国过去十多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研究人员、政府和创业家还继续钻研着新的创新之路。


客观来说,跨越国界的跨国金融资本既有负面效应,又有正面效应。跨国企业由于跨越国界,所以它们的思考角度与从政人士和媒体往往很不一样。企业更关注在哪里如何盈利,在诠释中国及中国与全球关系的问题上,往往更加客观。


就我所见,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对它们而言,中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甚至是最主要)的市场和全球供应链枢纽,同时中国也因不断处于创新前沿而成为创新思想和知识的发源地。不少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在中国深耕和参与中国式创新,那么在创新方面的知识和发展模式很可能会跟不上竞争对手,这将削弱它们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竞争优势。


走在最前沿的跨国公司意识到,必须派遣最优秀的人才来中国学习中国式创新,以便未来可以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内部进行传播和培训。但是,这些跨国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关系所引发的问题的困扰,甚至一部分公司出于国际关系的因素,已经开始进行调整。这将会对这些企业的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全球发展战略和供应链产生深层的影响。



全球化2.0 中国将同时成为供应与需求端


在过去10、20年间,不断进行创新和颠覆的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多级跳地发展之后,不少已经成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平台组织。不过,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诸如过度集中、垄断,还涉及国家数据安全、个人信息隐私与社会责任等。这些问题叠加国际关系的变化,企业经营的新「红线」就突显了出来。企业领导者和投资人必须清晰地认清这些「红线」,在考虑企业战略时,必须将这些「红线」纳入战略考虑之中。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之际,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积极推行全球分工。它们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同时将软件开发、离岸呼叫中心等转移到印度或其他国家。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球化1.0」。尽管全球分工在全球层面有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人得益亦有人受损。总的来说,中国在这个阶段赢得了全球化的红利,经济亦随之高速发展。


今天的国际局势已经出现很大的变化,全球化1.0已经走到尽头,大家都在猜测下一阶段的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将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可见之未来,促进全球融合和引导全球分裂的两股力量将会同时出现,并且相互发生作用。与30年前不同,今天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经形成,并颇具规模,而且还在不断壮大。同时,中央政府亦已掌握足够的政策工具来持续刺激中国国内需求。在全球化1.0阶段,中国只是一个主要的供应端。


在下一阶段(可称为「全球化2.0」),我预测,中国将同时成为供应端与需求端;同时以西方为主要需求端的旧全球化的格局将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存在。换句话说,全球化2.0包括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和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外循环」,这正符合了「双循环」经济理念。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入实施阶段,中国「内循环」的定义将得以扩大。但是,在这个大框架之下,由于国际关系和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分裂亦可能同时产生。某种程度上的供应链的「区域化」和「本土化」,甚至某种形式的「脱钩」,亦有可能出现。世界将不会是绝对「平」的。



中国文明包容 有机结合思想


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亦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历经一波又一波的反思,对中国应走的道路进行了多次深刻的思考。前30年和后40年的改革开放,为今天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不同程度的基础。今天,中国在思考如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中国拥有5000年持续传承的文明,而且,近代以来,中国亦在不断拥抱着未来。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包容性的体系,儒释道以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大熔炉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一包容和融合过程仍在进行中,中国亦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同时,将它们融入于中国庞大的思想体系之中。中国正在追求「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其中有新亦有旧,有中亦有西,有计划经济亦有市场经济,有内循环亦有外循环,有分散亦有集中。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人们亦不忘记反省和借鉴过去的经验。我认为,这条道路将会为中国开拓一个更新、更进步和更具有韧性的局面。同时,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将会为世界其他地区做出贡献。


当下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定义全球新一代秩序的关键时刻。感谢文灼非社长给予我在灼见名家栏目中发表拙见的机会同时,非常感谢高风咨询公司优秀团队给予我的支持和协助,他们是胡瑞琪、毛莉丹、李海燕、林君倩、陆宇俊、汤畅、张俊蕾和张倩。



作者简介

谢祖墀 (Dr. Edward Tse)是高风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客席教授、长江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香港大学SPACE企业研究院客席教授及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委员会成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理事以及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职。他的咨询工作生涯于1988年开始于McKinsey公司的美国旧金山办事处,之后他于1990年初回到大中华区。谢博士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早的从业领军人物之一,在过去20年中,他曾带领两大国际管理咨询公司(BCG和Booz)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为包括国内外的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涉及在华商业的各个层面,以及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他曾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政府不同层次的机构提供过战略、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建议。他已撰写数百篇文章以及五本书籍,其中包括屡获殊荣的《中国战略》(The China Strategy,2010年)、《创业家精神》(China's Disruptors,2015年)和与黄昱合撰的《竞争新边界》(2020)。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博士、MBA。



高风管理咨询公司

高风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专业的战略和管理咨询公司,植根于中国,同时拥有全球视野、能力、以及广泛的资源网络

微信公众号:Gaofengadv

上海

电话:+86 021-63339611

传真:+86 021-63267808


香港

电话:+852 39598856

传真:+852 25883499


北京

电话:+86 010-84418422 
传真+86 010-84418423


邮箱:info@gaofengadv.com

官网:www.gaofengadv.com

微博:高风咨询公司

Home>出版物>文章>正文